短視頻侵權亂象橫行,真實案例告訴你常見的短視頻侵權行為和責任有哪些?
短視頻的分類
從制作方式和內容來看,短視頻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
diyi類是相關人員或商業主體自行拍攝并制作的短視頻;
第二類相關人員或商業主體從電視節目、影視劇等視聽作品中直接截取相關片段形成的短視頻
第三類是相關人員或商業主體對影視劇等視聽作品進行剪輯,并增加其他新的元素組合編輯而成的短視頻,如背景音樂的使用、視頻片段的使用等等。相比較而言,第三類短視頻因其存在后期加工制作的因素,大大提高了其傳播熱度,比如戲仿類短視頻,就是對原視聽作品素材進行重新剪輯和配音,組合成新的情節,如嗶哩嗶哩的鬼畜模塊、《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等戲仿作品、飯制劇等;還有選取作品的核心內容和故事主線情節,利用原視聽作品素材加工成精簡版并融入一定的解說或評論,比如近期再次引發訴訟爭議的谷阿莫電影解說短視頻。
短視頻火了,其侵權亂象怎么管
近日,53家影視公司、5家視頻平臺及15家影視行業協會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對網絡上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近年來,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網絡的提速,短視頻愈發獲得平臺、粉絲和資本的青睞,成為又一個流量洼地。但與此同時,短視頻行業中未經授權即對原創作品進行剪輯、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為也層出不窮。如此不僅掏空了原創者的權益,也破壞了影視行業的生態,其危害不容小覷。在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前夕,相關影視公司、視頻平臺和影視行業協會表態要聯合發起集中維權行動,體現了依法向短視頻侵權行為說“不”的堅強決心,無疑值得期待。
短視頻侵權行為由來已久,相關職能部門和權利人都對其不遺余力地予以打擊,但效果始終不盡人意。究其根源,除了此前相關法律不盡完善外,權利人維權難、視頻平臺主體責任未壓實等深層次問題也不容忽視。雖然新修訂將于今年6月1日施行的著作權法把短視頻納入視聽作品的保護范疇,并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權利人維權面臨的成本高收益低問題,但這些法律新規能否一勞永逸地遏制短視頻侵權行為還有待觀察。因此,在對新著作權法寄予厚望的同時,還需要高度重視誘發短視頻侵權行為多發背后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電影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安排部署
據電影局消息,近日,針對部分影視行業協會、影視公司和演員等倡議的抵制短視頻侵權問題,電影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保護電影版權是維護電影產業良性發展、激發創新創作活力、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電影局一貫高度重視電影版權保護工作,近年來會同公安、版權等部門,持續打擊電影盜錄、盜播等違法犯罪行為,將電影作品納入版權保護預警名單,推動各類網絡服務商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防范、及時處理侵權盜版行為。
電影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安排部署,針對當前比較突出的“XX分鐘看電影”等短視頻侵權盜版問題,配合版權局繼續加大對短視頻侵犯電影版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剪輯、傳播他人電影作品的侵權行為,積極保護廣大電影版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電影局支持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加強自身建設,依法開展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鼓勵與院線電影版權保護聯盟等共同開展電影版權維權,一方面維護電影版權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一方面便利使用人合法使用。
電影局倡導各網絡平臺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積極履行版權保護法律義務,合法使用電影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剪輯、傳播他人電影作品,加強自查和清理,提升電影版權投訴處理實效,更好地發揮短視頻在電影宣傳、評論、研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常見的短視頻侵權行為
自“短視頻”行業產生以來,關于短視頻侵權問題的理論研究逐漸增多,但仍然缺乏對侵權具體行為和規避路徑的討論,下文將就常見侵權行為和風險規避辦法進行闡述。
(一)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各類素材
無論是個人還是專業的MCN機構,在創作短視頻的時候都常常用到潮流的表情包、流行音樂、熱播影視片段等多種素材,而其中絕大部分素材都受到著作權保護。那么,判斷短視頻制作者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各種素材是否侵權時,如b站up主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即在自己創作的短視頻中使用流行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或者插入流行表情包等,就需要有清晰的思路。
首先,我國《著作權法》第48條yi款對未經同意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他人作品的行為做出了禁止。例如,短視頻制作者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并通過平臺發布到網絡上,這種行為就屬于“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一般來說,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構成侵權。
但是,《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了“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形——如果短視頻制作者的行為可以被認定為“合理使用”,則不屬于侵權行為,不承擔侵權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判斷某行為是否屬于“合理使用”需要綜合考量多種因素,主要有三點。
-
diyi,考慮使用他人作品是否出于營利目的:如果短視頻被用作商業用途、存在營利目的則不屬于“合理使用”,如果僅用于個人學習、欣賞等非營利目的則屬于“合理使用”,例如,b站up主給自己的短視頻開放打賞功能就屬于“存在營利目的”。
-
第二,考慮作品的使用程度,即把作品種被使用部分的數量、質量和著作權客體整體進行比較。
-
第三,考慮作品被使用導致的市場影響,如果市場影響惡劣或給著作權人帶來較大損失則不認為該行為屬于“合理使用”。例如,通過電影剪輯的方式對付費電影進行介紹、評論可能使電影購買量嚴重下滑,此類行為應當認定為侵權。 所以,短視頻制作、發布者應先判斷自己未經許可使用他人作品的行為是否屬于“合理使用”,如果超出“合理使用”范疇,就構成侵權。
典型案例: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將影視作品或者用戶自行上傳的視頻進行剪切或加工整合形成短視頻。
北京財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深圳恩美路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被告恩美路演公司未經原告財視傳媒公司許可,將自行編輯整理后的《夢想三分鐘》系列視頻以《夢想吧》系列視頻為名在線傳播,侵害了原告財視傳媒公司對《夢想三分鐘》系列視頻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二) 未經授權擅自改編、匯編
除了直接將他人作品搬運到自己的短視頻中,許多短視頻制作者會對他人作品特別是影視片段進行剪輯、拼接,利用影視片段或場景的重新編排進行二次創作,例如近年來受到用戶廣泛喜愛的“谷阿莫”型影視介紹短視頻。谷阿莫“X分鐘看完電影”類型的短視頻,將影視作品中的片段剪輯、拼接、編排,雖對電影起到了一定推廣和宣傳的作用,但不改變其侵犯了原著作權人信息網絡傳播權、改編權或匯編權的事實。2018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的yi條指出,“不得截取若干節目片段拼接成新節目播出”,且強調“嚴格管理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明令禁止了上述行為。
典型案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使用他人短視頻作為商業廣告在互聯網上傳播
全國首例廣告使用短視頻侵害著作權案
因認為其創作的2分鐘短視頻被擅用進行廣告宣傳,劉先生以侵害著作權為由將微信公眾號及微博賬號“一條”的運營商上海一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及合理開支3.8萬元。2019年4月26日,海淀法院審結了此案。法院判決一條公司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50萬余元。據悉,該案系全國首例廣告使用短視頻侵害著作權案,也是迄今為止單個短視頻判賠金額zui高的著作權維權案。
(三)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在短視頻中使用他人的音樂作品、文字作品等。
被告papitube的經營方北京春雨聽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在短視頻中使用了一段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就被起訴到北京互聯網法院。
(四)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將其他類型的作品改編成短視頻
用戶把對某種表演、演出的拍攝、錄音、錄制制作成短視頻或翻錄、翻拍已有錄音錄像——這類短視頻侵犯了他人的鄰接權,尤指表演者權和錄音錄像制作者權。在實踐中,常見的侵犯表演者權的行為有未經同意對某演出、表演進行錄音錄像。未經許可翻錄正式出版發行的錄音錄像如歌曲、MV等并作為自己的短視頻在平臺上發布,則侵犯了發行方的錄音錄像制作者權。
典型案例:知乎回答改編短視頻侵權案
辛先生在“知乎”網站某網帖下發表了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內容創作的文字回答,后發現該文字被改編成短視頻,故將被告北京新片場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被告王先生、被告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新片場公司刪除在優酷網上發布的被訴視頻,同時要求三被告共同賠償其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2019年,海淀法院審結了此案,一審判決被告新片場公司停止侵權,與被告王先生共同賠償原告辛先生經濟損失5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原告:“知乎”回答被改編成視頻,屬于侵權
原告辛先生訴稱,2016年11月24日,其在“知乎”網站標題為“有哪一瞬間讓你覺得被撩到或者成功撩到別人?”的網帖下,發表了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內容創作的文字回答(下稱權利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權。
2017年,辛先生發現新片場公司在新浪微博賬號“小情書LOVOTE”所上傳的播放量超過1400萬次的《diyi天的開始,一輩子的堅持》短視頻(下稱被訴視頻)在人物設置、臺詞、故事情節等方面都和辛先生發表的權利作品一致,同時該被訴視頻也在騰訊網、優酷網進行了上傳。后據辛先生了解,被訴視頻是新片場公司委托王先生攝制的。
辛先生認為,新片場公司和王先生不僅共同侵犯了其對權利作品享有的攝制權,還與新浪微博的運營方微夢公司共同侵犯了其對權利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故辛先生訴至法院,要求新片場公司刪除在優酷網上發布的被訴視頻,同時要求三被告共同賠償其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被告:權利作品缺乏獨創性,原告并非作者
被告新片場公司、王先生辯稱,權利作品屬于慣常表達且篇幅較短,缺乏獨創性,不認可辛先生為權利作品的作者,同時認為辛先生主張的賠償額過高,不同意辛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
被告微夢公司辯稱,新浪微博上僅存在被訴視頻的鏈接,點擊播放時會跳轉到第三方網站,同時微夢公司為信息網絡服務平臺,被訴視頻已經及時刪除,微夢公司不構成侵權。
海淀法院經審理認為:
原告辛先生主張權利的內容為發表于知乎網上的一段關于“有哪一瞬間讓你覺得被撩到或者成功撩到別人?”的文字回答,雖然篇幅較短,但通過一系列的人物設置及情節串聯等完整的描述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其既不屬于思想范疇也不屬于有限表達,在文字內容的創作上體現了獨創性,屬于獨創性表達,且可以通過有形形式復制,故應被認定為我國著作權法上所列舉的文字作品。辛先生提交的相關證據,可以認定其為權利作品作者,享有權利作品的著作權。
本案中,被訴視頻與權利作品雖在作品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二者仍存在表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的可能。在進行實質性相似判斷時,人物設置與故事情節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根據本案中辛先生所提交的比對表,權利作品和被訴視頻中均包含了“男生堅持每天削一個蘋果送給女生”等情節,相似的人物設置與故事情節通過組合編排構成了被訴視頻與權利作品的主要內容,且各個情節均包含了人物、場景、發展經過及結果等細節,足夠具體,脫離了抽象的思想范疇,屬于具體的獨創性表達。
同時,權利作品作為文字作品僅以書面文字體現表達,被訴視頻則由畫面、臺詞等動態影像表達組合而成,內容更為豐富,出現權利作品中不存在的情節,甚至在對同一情節的具體處理上存在不同均不可避免。在辛先生主張的相同情節構成獨創性表達的前提下,上述不同不足以影響法院認定被訴視頻和權利作品在上述情節的表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
此外,結合本案證據可知,權利作品發布時間早于被訴視頻創作時間,法院認定創作被訴視頻時,王先生有接觸權利作品的可能。
在“接觸+實質性相似”要件均滿足,且在案證據無法證明被訴視頻是王先生獨立創作的基礎上,辛先生要求新片場公司刪除被訴視頻,及要求新片場公司與王先生共同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關于微夢公司的責任,法院認為微夢公司作為新浪微博的經營者,是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提供商,已履行適當注意義務,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zuizhong,法院判決被告新片場公司和王先生共同賠償原告辛先生經濟損失5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法官釋法:
本案的典型意義有兩處,其一是關于知乎回答是否能構成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這一問題的論證。知乎回答是知乎用戶針對其他用戶在知乎平臺上所發布問題作出的回答,近年來,知乎回答已發展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公眾在線分享經驗的新方式。隨著這一交流方式的發展,與之相關的著作權糾紛也隨之增多。
本案所涉及的知乎回答字數雖少,但通過一系列的人物設置及情節串聯等完整的描述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在文字內容的創作上體現了獨創性,同時該回答可以通過有形形式復制,屬于受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文字作品。
其二是關于不同形式的作品間抄襲的認定。在認定兩作品之間是否構成抄襲時,除需要依據“接觸+實質性相似”規則進行判斷以外,還應當明確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理論,完全獨立創作完成的兩個作品,即使符合“接觸+實質性相似”的要件,也可以分別享有著作權,不必然會被認定為構成抄襲。
法院在本案中首先論證了權利作品和被訴視頻之間存在實質性相似,隨后考察了被告具備接觸權利作品可能性 zui后結合被告無法證明被訴視頻系獨立創作這一事實,認定侵權行為成立。
短視頻領域不是侵犯著作權的法外之地,面對日益猖獗的短視頻侵權行為,在形成依法懲治共識的同時,還應重視其背后的權利人維權難、視頻平臺主體責任未落實等深層次問題。對此,相關部門要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出臺司法解釋或發布典型案例等形式,制定短視頻侵權行為的認定標準,明確流量變現的專業計算方法,確立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從根本上解決權利人的舉證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壓實視頻平臺主體責任,只有多方聯合發力,短視頻侵權行為才能無處遁形,確保合力共治大公約數的實現。
短視頻侵權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侵犯知識產權可能會導致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侵權人可能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二、行政責任。責令停止侵權;沒收沒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行政責任。
三、刑事責任。侵犯著作權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針對短視頻侵權活動,中宣部版權局于4月25日作出回應,繼續加大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
法律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如下:
1、立法保護,我國相繼出臺《著作權法》《zhuanli法》《商標法》《民法典》等法律來保護知識產權的運行與發展。
2、行政保護,guojia行政機關對當事人某些比較嚴重違反知識產權法律的行為予以行政處罰。
3、司法保護,指對知識產權通過司法途徑進行保護。
4、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保護。
5、知識產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自我救濟。
6、輿論導向保護,通過正確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